开展学生就业工作可以遵循以下步骤和策略:
1. 重视就业工作
领导重视:高校领导和院系领导需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,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生层次进行分类安排和部署。
职责分明:明确就业工作的职责,确保各级人员都清楚自己的角色和任务。
2. 精准信息服务
就业信息化:向学生推荐就业网站,利用QQ群、微信群等渠道提供就业信息服务。
个性化服务:采集毕业生个人信息和求职意愿,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。
3. 能力提升
就业指导课程:通过简历大赛、面试指导、就业指导课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。
4. 困难学生帮扶
经济援助: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争取求职补贴。
学业辅导:对有学业困难的毕业生提供个性化指导,鼓励其顺利毕业和就业。
就业观引导:帮助不愿就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。
5. 全面发展引导
职业生涯规划: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,鼓励学生积极竞争获取优质发展机会。
签约率提升:督促毕业生把握机会,尽早签约。
6. 搭建对接平台
校企合作: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,提供实习基地,促进学生了解企业实务。
招聘平台:利用国家“一带一路”等战略,搭建线上线下结合的招聘平台。
7. 政策性岗位
招考安排:推动党政机关、事业单位、国有企业等招考,为毕业生争取更多求职时间。
8. 基层就业支持
优惠政策:鼓励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就业创业,完善并落实相关优惠政策。
9. 就业服务优化
就业指导服务: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个性化、精准化、便捷化的就业指导服务。
10. 就业前准备
就业意向调查:组织毕业生进行就业意向问卷调查,精准掌握实际就业需求。
实施方案:科学制定就业工作实施方案,确保按计划推进。
11. 就业育人
新生教育:在新生入学阶段进行专业认知和生涯规划教育。
主题班会:毕业年级每月召开主题班会,围绕求职准备、简历制作等主题。
12. 就业指导教学
职业生涯规划课: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,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目标。
就业指导课:按照教育部要求,开设就业指导课程,提供教学和结课考试。
13. 就业工作管理
就业工作管理服务体系:建立就业工作管理服务体系,确保就业去向落实率高于平均水平。
14. 就业政策与优惠
政策落实:落实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,优化创业环境。
15. 人才培养合作
校企合作: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,提供实习基地,促进学生了解企业实务。
16. 就业市场建设
分行业分区域就业市场:加强分行业分区域就业市场建设,提供更多优质岗位信息。
17. 就业困难群体帮扶
重点帮扶:对脱贫家庭、低保家庭、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、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。
18. 就业服务创新
创新服务方式:利用互联网优势,搭建集信息发布、在线咨询、网上签约等网络就业平台。
19. 就业观念引导
就业观教育:通过主题班会、劳动教育、社会实践等方法,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。
20. 就业教育与观念引导
“三全育人”:将就业教育和观念引导作为“三全育人”的重要内容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、职业观、就业观。
21. 就业指导课程与教材
课程与教材:修订完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,遴选优秀就业指导课程和教材。
22. 就业服务队伍
专业化队伍:建立一支职业化、专业化、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。
23. 就业服务创新
创新服务方式:利用互联网优势,搭建集信息发布、在线咨询、网上签约等网络就业平台。
24. 就业市场建设
分行业分区域就业市场:加强分行业分区域就业市场建设,提供更多优质岗位信息。
25. 就业